仁爱礁局势进入新阶段,中国大型拖船“南拖185”号出现在海域,配合海警和海军力量形成合围态势。菲律宾军方在言辞上非常强硬,声称一旦拖船行动,就会动用致命武力反击九连阳,还摆出《美菲共同防御条约》当盾牌。火药味越来越浓。
口气上看,菲方是把话说满了,但更像在撑场面,实打实的能力差距摆在眼前。
这次并不是单艘船的“单挑”,中方部署的层级网已经成型,说明随时有清场的准备,菲方强硬喊话和实际行动之间的落差非常明显。
说到底,仁爱礁的“马德雷山号”已是报废船体,中方拖走或拆解的技术难度不大。对比之下,菲军的所谓“交战规则”更像空喊。要是真上手,他们能撑几分钟?
菲律宾国内的权力斗争让外部动作变得微妙。马科斯刚解雇了警察局长托雷三世,这人此前才因打压杜特尔特派系而被提拔。如今突然下台,被视为马科斯对政敌的妥协。
这一刀切得太快,让人有点猝不及防,算是“断臂求生”的味道。
国内步子收缩,外部姿态放大,这种操作在菲律宾政局中并不少见。内部稳不住,就会在南海问题上找补,以此对内转移矛盾,对外制造存在感。
问题在于,这样的冒险会不会反噬?拿一艘破船去博大国角力,注定成本极高。
从海上态势看,中国海警船、渔船和军舰的组合,把仁爱礁周边变成了一个多层封控圈。菲律宾小型补给船连半月礁附近都突破不了,之前的空投也落了个被海警回收的尴尬结果。
说士气高昂不如说是一场表演,连基本补给都无法送达九连阳,谈什么长期坚守?
现场的对比就是实力的比拼。中国拖船吨位大、牵引力足,背后还有备用方案——比如拆分处理、分段拖走。技术上没难度,只是时机问题。
这意味着,只要中方下定决心,“马德雷山号”的存在时间已经进入倒计时。真到了那一步,菲方的口号毫无用处。
美国的角色不可忽视。菲律宾方面高喊《美菲共同防御条约》,显然是想借此打心理牌。但冷静看,美方的态度一直是“嘴上支持,行动谨慎”。
有点像虚晃一枪,看似拉满阵势,其实就是来回走个过场。
美军舰机确实多次现身,但基本都是短时停留,没有任何直接介入。对美国来说,为一艘破船和中国发生正面对抗,风险太高、收益太低。
现实摆在那,马科斯再怎么喊,心里也清楚美方不会轻易冒险。那么问题来了,他是真心信美国,还是只是把这个当成国内的安慰剂?
马科斯的做法很微妙。一方面对内选择缓和,与杜特尔特家族停止对抗;另一方面却让军方在南海不断发声,把矛盾往外推。
沉默与高调并存,背后逻辑其实就是“内松外紧”,把风险转嫁到外部。
但这样的手法终究是临时的,既不能解决国内派系博弈,也不能改变南海的实力对比。对内斗争与对外冒险挂钩,往往会让局势更危险。
问题是,他有没有做好一旦美国不下场的准备?要真赌错了,这一盘棋可能连本都搭进去。
把视角拉远一点,中国的动作并不是临时起意,而是常态化存在的一部分。从去年起,南海方向的拖船、海警、渔船和海军的协同已经多次出现,每次都在关键时点形成压制。
这样看来,“南拖185”的亮相就是一个明确信号:清场能力不仅具备,而且在常态演练。
菲方喊再多,也无法逆转这个现实。真正的主动权在谁手里,大家心里都清楚。
仁爱礁的结局已经很清楚,不是被拖走,就是被拆掉,只是早晚问题。与其靠喊话堆情绪,不如面对现实。
总结一下:中方拖船已就位,菲军喊话再猛,能力差距也不会缩短。马科斯一边削弱政敌,一边冒险外部操作,看似两手准备,实则风险极高。美国的承诺能不能兑现?那是另一回事。真要走到清场那一天,留给菲方的,只有尴尬的结局。
你觉得呢?要是真动手九连阳,美国会真下场吗?
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