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迈网
前段时间,博主陶白白官宣离婚的消息冲上了热搜,引发了众多关注和讨论。
TA们曾是很多人眼中的“理想伴侣”:
从一无所有开始相爱,那时陶白白的月薪只有3000元,连彩礼都难以承担,但鹿角还是坚定地选择嫁给他。 之后,两个人一起打拼,一个坚持做内容,一个转型做美妆博主赚钱、撑起了整个工作室,共同熬过了最苦最难的阶段。 可当俩人的生活真的变好、事业走向成功的时候,鹿角却选择了离开。
很多人想不明白,为什么有些感情扛得住大风大浪,却经不起平凡日常?
苦难没有拆散TA们,可日子好了,人却分开了。
其实,真正考验一段关系的,往往不是苦本身,而是苦过之后,两个人是否还有能力好好“一起甜下去”。
今天,壹心理就借这个话题 ,和大家聊一聊:为什么很多夫妻关系的变坏,不是没钱,也不是没爱,而是只能“共苦”却无法“同甘”?
为什么可以“共苦”
却难“同甘”?
不知道你有没有类似的感受:
两个人在一起吃苦的时候,反而爱得更投入、更炽热。
后来生活安稳了,房子车子都有了,日子平静了,心里却好像空了一块,很难再为对方点燃最初心动的火焰。
这是因为,人在匮乏和压力的环境中,更容易和伴侣结成坚实的\"同盟\"。
就像很多人在年轻时,越是被家人反对、现实阻挠,越是要紧紧握住对方的手。
因为在那样的叙事里,我们不仅仅是在相爱,更是在共同对抗整个世界。
根据精神分析中的\"客体关系理论\",处在外部压力环境下的伴侣,会生成一种融合性的“共生关系”。
这种紧密的联结消除了个体的孤独与差异,带来了极其强烈的情感绑定。
你会觉得,只要两个人在一起,什么难关都能过。
但可能我们爱的,并不完全是对方真实的样子,而是那个“和自己并肩作战的队友”。
我们沉浸于“共苦之后必能同甘”的想象中,却在无意中把这段关系理想化了。
因此,“共苦”过的伴侣进入“同甘”阶段后,往往才是感情真正面临考验的开始。
当外在压力消失,生活回归平静,此时的两个人不得不从“共生”走向“分离”,真正把注意力放回彼此身上。
直到这时,很多人才第一次看清,对方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。
那些曾经被热烈情感所掩盖的差异、习惯和需求,一下子全部浮现出来。
“垃圾要不要每天倒?”
“袜子能不能别乱扔?”
“为什么总在孩子面前看手机?”……
更关键的是,两个人对“什么是理想的生活”“什么是爱”的理解,可能已经悄悄改变了。
一个还想冲事业,一个却更想要陪伴;一个在不断成长,另一个还停留在原地。
这种不同步的成长节奏,会让两个人感觉“我们不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”。
正如鹿角所说,她和陶白白对于“爱的方式”已经背道而驰。
对陶白白而言,生活稳定之后,婚姻更像是一种共同生活的责任星迈网,因此他将更多的重心放在事业与创作中;
而鹿角更需要的是情感层面的深度联结,渴望被看见、被回应,期待更高的情绪价值。
这并不是谁的错,而是每个人的“自我”觉醒的自然过程。
那个曾经被苦难掩盖的真实自我,现在强烈地需要被看到、被尊重。
如果双方没有及时注意到,并且具备一定的能力应对这种变化,就很容易觉得“虽然两个人还在一起,却比一个人更孤独”。
就像伊能静在《生死遗言》中写的:
“虽然道歉的总是你,但惊慌如小鸟的总是我。你不读我的字,不看我的表演,不在乎我的荣耀,你只是爱我,却不理会我灵魂的出口。”
所以,并不是“同甘”的时候,爱就消失了。
而是当我们不再共同对抗世界时,我们是否还能爱上对方最真实的模样?
是否还有能力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,继续做彼此快乐的同行者?
这远比“共苦”时,更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智慧。
“同甘”,需要比“共苦”更成熟的能力
很明显,伴侣间的“同甘”,并不是一起躺着享福那么简单,它需要两个人有着更为成熟的心态和能力。
1、既能做“我们”,也能做“我”。
好的感情是共同构建“我们”的共同体,但这个“我们”,必须由两个完整的“我”组成。
家庭治疗大师Murray Bowen认为,健康的自我需要具备良好的“自我分化”(Differentiation of Self)能力。
这意味着,我们既能够把更多的心力,用在发展自己的兴趣、事业和人生目标上。
同时能尊重对方的独立性,鼓励彼此成为更好的人,而不是把对方的成长视为一种威胁。
只有当两个人都能舒舒服服地做自己,却依然主动选择在一起,这样的关系才能真正充满热情与活力。
比如梁朝伟和刘嘉玲。
TA们一个喜欢安静,可以一个人在家待一整天,甚至偶尔兴起,就突然飞去伦敦喂鸽子;
另一个却天性热爱热闹,有很多的社交活动,周边朋友环绕。
刘嘉玲从不强迫梁朝伟变得外向,梁朝伟也支持刘嘉玲的社交生活。
TA们允许对方以自己最真实的方式存在,谁也不必为对方改变自己、失去自己。
正因为TA们两个人都活得从容、自在且完整,哪怕性格不同、志趣相异,感情也能稳固且长久。
2、能一起经历风雨,也能一起创造快乐。
没有外部压力之后,两个人要能主动地去找一些新的事情一起做,从“一起扛风险”变成“一起创造快乐”。
根据心理学中的“自我扩张理论”,人们天生渴望通过亲密关系来扩展自我的认知、资源和视野。
在“共苦”阶段,共同应对挑战本身就是一个高强度、高回报的成长过程。
而当关系进入“同甘”阶段时,如果没有新的共同目标,关系就容易变得乏味,对伴侣的满意度也会下降。
很多时候,幸福并不在于没有坏事发生,而在于两个人能否在生活中,持续创造出一些美好的小事。
3、能接住对方的快乐。
当伴侣跟你分享高兴的事情时星迈网,你能否给出积极的回应?
这其实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。
心理学家Gable等人曾将回应伴侣好消息的方式分为4种:主动-建设性、被动-建设性、主动-破坏性、被动-破坏性。
其中,“主动-建设性回应”是预测关系满意度和持久度的关键。
比如,当妻子兴高采烈地告诉丈夫自己去哪里玩很开心,丈夫却冷漠地说“省点钱”,这就属于“主动-破坏性回应”,相当于泼冷水,很伤感情。
但如果他说:“快跟我说说哪里好玩,下次我们一起去!”
这就是“主动-建设性做法”,相当于把一份开心变成了双份幸福。
这种积极的分享和回应,有时甚至比两个人一起扛事,更能提升双方关系的满意度。
想让关系长久甜蜜
别忘了这3件事
婚姻教皇戈特曼在《爱的七处方》中写道:“真正的修复不是回到过去,而是共同创造更坚韧的未来。”
如果你们也是在共患难后,发现俩人的关系陷入“平淡”,甚至觉得越来越无趣,不妨试试这样做:
1、将“一起玩”当成一件正经事。
许多伴侣会陷入一个误区:认为只要没有矛盾、日子平稳,关系就是健康的。
TA们将“一起玩”视为工作之余可有可无的消遣,一旦生活忙碌,它就成了最先被牺牲的选项。
但真正能够长久“同甘”的伴侣,都会把“一起玩”看得很重要。
TA们知道,“能玩到一起”不是全靠天生默契,而是一种愿意彼此培养、温柔守护的能力。
丹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·马克曼研究发现,娱乐和婚姻的满足度呈高度正相关的关系。
它意味着,夫妻间越重视“玩”,玩得越多,双方的关系就越幸福。
因为玩乐的意义并不在于事情本身,而是和对方一起,一起笑着度过很多美好的时光。
试试除了家庭和工作之外,找一个你们能共同经营、且能带来快乐的“第三空间”。
可以是一个共同的爱好(比如种菜种花、爬山、打羽毛球等);
一个共同的项目(比如打造家庭阅读角/游戏空间、给墙面换颜色、做一档播客等);
甚至是一个虚拟世界(如一起玩一款游戏)。
这件事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和钱,但它能让你们跳出日常“柴米油盐”的角色,在平淡的生活中,重新成为彼此最好的“玩伴”。
2、保持热恋感的秘诀,是增强对彼此的好奇心。
很多人都以为对自己的伴侣了如指掌,但事实上,每个人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变化着。
对伴侣保持好奇心的关键在于,你有没有做好准备,在往后的日子里,不断地努力重新认识、了解对方,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爱上对方。
你们可以定期找一个轻松的时间,像做游戏一样互相采访:
“你小时候最喜欢玩什么?”
“最近一次让你觉得特别开心的事是什么?”
“你梦想中的完美假期是什么样的?”
“有没有什么事,是你一直想试试但没机会的?”
这不是考试,而是一起绘制你们的“爱情地图”,努力找到双方之间的共同点,打开生活新的可能。
3、学会坦诚地沟通,以及多多夸赞对方。
亲密关系中最大的裂缝,往往是陷入对对方沉默的期待中。
我们以为双方一起经历了那么多风雨,哪怕不用说出口,对方也自然会懂得自己心里在想什么、要什么。
但没有人能够对另一个人完全感同身受。
当发现关系出现问题时,记得要对对方敞开心扉,坦诚地沟通彼此目前遇到的困境,以及明确地表达希望对方能做出什么改变。
这不仅能够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,还能在漫长的岁月中,不断地修正关系的走向。
同时,仅仅心中有爱还不够,你还必须学会清楚地传达爱,即积极地对你爱的人,表达真诚的夸奖、喜爱和尊重。
因为在“共苦”时,对方的付出是显而易见且被极度珍视的。而在顺境中,付出则容易被视为理所当然。
试试每天或每周,有意识地思考并向对方表达感谢和欣赏:
“谢谢你为这个家,为孩子默默付出的一切”;
“谢谢你一直这么信任我”;
“我真的很欣赏你的乐观”……
这些积极的情感表达长期积累下来,能为双方的爱情银行存入巨额的“情感资本”,更好地抵御未来的冲突。
一段感情中,吃苦靠的是勇气和决心,享福靠的是智慧和本事。
戈特曼在经过几十年的亲密关系研究中发现:
“爱情是一种实践,它不只是情感,更是行动。”
他认为,爱情正需要“小题大做”。
不是在猜疑和指责中内耗,而是在每一个微小的时刻依然选择靠近对方:
一句真诚的“你今天过得怎么样”,一次放下手机的倾听,一个突如其来的拥抱,一场10分钟的散步聊天,一次周末共同的聚会……
在日复一日的平淡中,两个人始终选择不松开对方的手,才能在苦尽甘来后,真正把平淡的生活过成甜蜜的日常。
世界和我爱着你。
作者:路会莹
编辑:老啊嘛、笛子
图源:图虫创意
再亲密的关系,也可能在岁月中渐渐疏远,失去温度。
如果你也感到和伴侣越来越无话可说、情感得不到回应,时常因无法有效沟通而情绪低落、争吵频繁,渴望打破僵局,不妨试试专业的心理咨询。
在心理咨询中,咨询师会耐心倾听你的困扰,从专业视角解读关系困局,帮助你更好地认识伴侣、读懂依恋关系。通过心理咨询,你可以与伴侣重建情感共鸣、走出疏离与误解,从而收获健康稳定的亲密关系。
为了鼓励更多人体验心理咨询,壹心理推出了半价咨询优惠活动。原价¥400~1000的心理咨询,首次下单低至¥200/次!
↓点击下方海报,立即预约↓
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